一般說來,包裝企業都喜歡制定計劃。有些企業在生產&銷售規劃系統(產銷規劃系統)上投入數百萬資金,所以他們能夠精確的計劃何時需要何物。在需求傳感技術支持下,系統能得到客戶用于預測未來需求的粒度級別資訊。接下來,系統高速運轉,對下周(或月)的目標和生產計劃進行調整,或重新制定。
與以往廠家依賴經驗相比,現在的方式有很大進步。但是,并不意味著,計劃就不會出現變化了,因為它要求現實中制造工廠要一直保持相同狀態,即產量要不變。而近年來,由于生產過程中的很多原因使得實現這些變得日益困難。
原因之一就是許多大公司實施精益生產實踐。庫存堆積很多的時候,變動計劃是非常簡單的事情。但是,當廠家通過精益生產使浪費不存在之后,多余的庫存看上去就像是上輩子的事了?,F在只要生產計劃有所改動,當地公司通常就不得不去爭搶所需包裝材料,并使他們順利地進入生產流程。
當然,你可能已經適應這種情況,并建立了靈活的供應鏈。但是還有第二個原因在:包裝多變性和對包裝的需求增多。
如果是跨國公司,可能會對同一產品進行不同的包裝。區域不同,客戶類別不同,包裝設計也不同,同時,因為各地法規不同,標簽自然也不同。毫無疑問,每個包裝上的標簽和/或日期要標注正確。精確的包裝是產品“召回”或追蹤其他產品的關鍵,一旦出錯,就會發生大問題。
上述問題,與靈活的前端計劃系統一起,“壓迫”著制造企業……幾年前,包裝在工廠看來不像現在這么重要。今天,包裝已經成了那條“會搖狗的尾巴”,食品和飲料行業就是很好的例子,在這兩個行業,包裝成了區分產品的最大因素,同時,它還是生產過程中最難改變的部分,因為每個產品都有許多種包裝形式。
對于這個問題,企業家不是沒有意識到,而是不認為需要馬上解決。其實,辦法也簡單,第一步是扔掉“包裝可以像倉庫一樣管理”的想法,第二步是在大環境背景下,生產制造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手段。同時,要盡量優化企業產能或產量,并樹立包裝已成為生產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的信念。
如,當你計劃有所變動,想增加產品名為“PACK”的產量時,現代生產制造管理辦法會告訴我們,不能在沒有考慮后果的情況下變動產品生產計劃,而這考慮的因素就會很多,像原材料(甚至可能包括不同食物的混合配料),人員配備,包裝要求、包裝附件和其他各種制約條件等等。這樣,計劃變動后,后續行為就不會手忙腳亂,跟不上了。